「只有你想見我的時候,我們的相遇才有意義。」台劇《想見你》的後座力之強讓許多人的回憶起過往,尤其最後兩集根本就是致命一擊,原以為是穿越時空的愛情推理劇,最後才明白,一切回到最初是那些我們都不想回憶的青春片段。
想見你,讓人不自覺回憶起過去
串起《想見你》的那首歌曲是伍佰的LAST DANCE,每個人的青春都有著自己喜歡的歌曲,學生時代我最喜歡是王菲跟許茹芸,伍佰的歌曲裡面,喜歡重慶森林勝過 LAST DANCE ,高三的自己過得戰戰兢兢,充滿害怕,沒有特別想見的誰,只知道考不上好的大學就要面臨重考的命運,常躲在圖書館看著各種小說跟散文,那時候的想見的或許是左晴雯的東邦,席絹筆下的俊男,與金庸裡面的獨孤大俠,除此之外都想逃避。
每個人記憶青春中,似乎都有劇中陳韻如的影子
上課,起立,敬禮,老師好,下課,圖書館,課本,考試卷,高三的自己常懷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,為什麼活到這個年紀,每天都感覺活不下去,18歲的內心好像也有一層抹不去的煩惱,有喜歡的人,也有討厭的人,想逃避考試,也想逃避家人,最煩惱考不上大學怎麼辦?然後是不是死掉比較好。
回到1998年的高三,依然是聯考分數決定未來一切的年紀,早上一片吐司,匆匆忙忙趕著校車,有些人低頭背著單字,有人忙著補眠、望著窗外紅綠燈,招牌,騎車的摩托車,日復一日,考試,考試,還是考試,早自習,晚自習,翻開課本,密密麻麻的筆記。
唯一能解救自己,是夾縫中的言情小說,讓我在一堆數字跟歷史地理中喘息,那時候的我,也有在寫小說,那時候的我,也有在畫漫畫,我曾幻想以後能不能寫小說畫漫畫,但大人說,那個是無法養活自己。
大半的時間,都在唸書,唸書,還是唸書,同學之間也明白,腦子不好,怎麼努力念就還是這樣不上不下的成績,所有人都叫你要努力,連同學都會互相加油打氣說努力,只是我們明白,努力不見得會有運氣。
那時或多或少都有少年憂鬱病,曾經想結束生命的念頭
青春是一抹憂鬱的藍,家人不理解,他們要的跟你想的完全不同,老師不理解,只會恐嚇不努力考不上大學,同學是理解,分數競爭下的我們都自身難保,如果說,最讓我不想回去的那一年,就是這個充滿不上不下的年紀。
看完了想見你,回去翻開了那時候寫的日記,寫的都是歌詞,還有寂寞的感覺,想見你,最後我找回了自己,想告訴那一年的自己,謝謝你,沒有讓自己消失在人海中,謝謝你,走過那一段自己與自己對話的時間裡。
放榜完的那年暑假,開始另外一種生活,我上大學了,然後再也沒有寫過小說,畫過漫畫,也不想回憶高三這一年的記憶。
時間會慢慢推前,也會帶走不安的憂鬱
大學入學的第一天,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,班上的男同學說,你好,我來自埔里,
於是他的綽號就叫做阿埔,我笑了出來,終於不需要為了考試把自己關在房間的書桌上,為了父母的期待把自己逼到角落裡。
大學的生活,混熟了同班、系學會跟社團後,下課後坐在學長的機車後座一路從大直自強隧道騎到陽明山公園,不然就是跟同學定了KTV包廂從凌晨兩點唱到早上,然後一路搖晃回到教室上第一節課,所有人都在後面睡成一排,完全沒有力氣做筆記,討論的話題,天南地北,看著班上一對對班對,分手,在一起,在一起,分手的校園愛情。
曾經很想跟某一個人告白,錯過一個暑假之後,沒想到喜歡的人就已經死會,那時候的失戀,流行坐捷運到去淡水河畔為逝去的單戀時光哭泣,偶爾,BBS訊息傳來某人的情書,說想唱歌給我聽,最後我們沒有在一起,畢竟喜歡跟不喜歡是一種直覺反應。
畢業後的我們,在職場開始翻滾,我見過很多的人,出去旅行,也遇見了很多奇怪又有趣的人,多好,活著才有了更多不同的故事延續。
活著的脆弱,不是因為對世界失望,而是擁有太多期望
看完《想見你》,1998-2019年間,故事主角們在時空中不同交錯相遇,喜歡台詞裡面的一句,只有你想見我的時候,我們的相遇才有意義。
我想起1998年到2003年的自己,按部就班的過去,不停摸索該怎麼前進,直到2011年到現在的自己,失去軸心翻滾的旅行,沒人能回去,只能前進,為自己前進。
轉載自:FanPiece